无标题文档
官方热线025-57711556 官方微信号nj_runtian
社区协同治理

2020-10-14

1615516469615467.png


社区治理是包括社区居民、街道党组织、群团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各项公共事务治理的协同治理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机理是通过多元主体相互间的沟通协调合作,建立共同预防与处置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协同网络系统,从而发挥多元协同、综合治理的功效。在这个网络系统中,各类治理主体行动目标一致,相互之间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利益分摊、风险共担,共同来应对社区出现的各种显性或隐性的社会矛盾纠纷。

相关文献

叶笑云, 许义平, 李慧凤. 社区协同治理[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5.(图书)

    招宝山街道基层社会治理变革的轨迹,是一个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构过程。与社区建设的传统方式不同,社区协同治理既不是囿于社区自身的单纯的社区自治,也不是政府主导下自上而下的单向演进,而是各个主体之问形成的能动的开放的治理网络。这个网络既非笔直的线,也非平铺的面,而是立体性的球状结构,网络中的各个节点既是独立的存在,又构成了相互强化、相互支持的关系,其充当的角色既是服务的生产者,有时却又是服务的获取者。社区协同治理重塑了基层社会治理结构,这种互通互联的社区治理网络构成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是基层社会治理变革的必然结果。在我们看来,基于社区协同治理模式建构起来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既是基层社会治理变革的方向,也是社区未来的发展趋势。《社区协同治理》由叶笑云和许义平和李慧凤编著。

 

卫志民. 中国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与创新——以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社区为例[J]. 中国行政管理, 2014, 000(003):58-61.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传统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城市社区治理的需求,协同治理模式是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探索方向,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微观基础.社区利益主体多元化,公共产品需求多元化,社区功能社会化是城市社区协同治理的主要内生推动力量.本文以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社区治理实践为切入点,在归纳其治理模式的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途径,指出主体多元化,责权利合理配置,制度创新与机制完善是构建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三个探索方向.

DOI: 10.3782/j.issn.1006-0863.2014.03.10

 

李莉, 章君凤. 社区协同治理中的社会工作人才、机构与方法介入[J]. 学习与实践, 2012(10):90-94.

新时期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与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给中国的社区治理提出了"结构性"的挑战,呼唤我国社区治理走向多元协调的"协同治理",强调在政府主导下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社会服务者共同提供社区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格局.这一模式的形成,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与条件.社会工作以其助人自助的社区治理理念,以其恢复,预防和发展功能,以及专业化职业导向,为实现社区协同治理提供了新的人才资源,组织资源与方法介入.

DOI: CNKI:SUN:XXYS.0.2012-10-011

 

李叔君, 李明华. 社区协同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机制探析——以浙江安吉县为例[J]. 前沿, 2011, 000(008):188-190.

本文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个案,结合安吉县的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互促共建的实践,从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动力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的权威引导机制、乡村自组织对生态秩序的维护以及给社区能人赋权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安吉县生态文明建设中社区协同治理的路径与机制。

DOI: 10.3969/j.issn.1009-8267.2011.08.052

 

霍明, 赵伟, 张复宏. 社区信息化与农村社区协同治理研究——基于社会网络视角[J]. 情报杂志, 2016(5):173-179.

针对我国农村社区新型治理主体不断涌现和治理模式向协同治理过渡的现实情况,如何通过社区信息化建设有效完善农村社区协同治理体系成为关系到我国基层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问题.[方法/过程]目前,我国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信息化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不清晰的问题,基于信息化演进阶段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社区信息化演进发展过程和其对农村社区协同治理网络的影响路径问题.[结果/结论]研究结论表明,农村社区信息化的建设能够通过优化网络组织结构,增强网络社会资本,网络资源优化配置和提升网络整体效率四条路径有效促进农村社区协同治理网络的完善,从而达到农村社区"善治"的最终目标.最后,指出从转变建设方式,加大人才引进,重视居民需求,做好顶层设计和提升信息共享五个方面改善我国农村社区信息化的建设过程.

DOI: 10.3969/j.issn.1002-1965.2016.05.029

 

姜振华.社区协同治理视野中的“三社联动”:生成路径与互构性关系——基于北京市将台地区的探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73-82.
    "三社联动"作为一种新型社区治理模式,体现了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社区治理理念,是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突破。文章基于北京市将台地区"三社联动"的实证研究,从社区协同治理的视角探讨了"三社联动"实践模式中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运作机制和内在机理。将台地区采用了协同式"三社联动"模式,运用"在地化"的发展策略实现了三个层面的社区再造:通过强化价值理性实现对居委会自治功能的再造;通过专业化策略实现对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再造;通过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实现对社区的组织再造。将台"三社联动"的实践呈现出政社合作、"三社"协同、居民参与和社区培力的丰富图景,多元权力主体在社区协同治理的场域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影响,形成了"互构性关系"。

 

王艳,覃江.城市多民族社区协同治理:内涵与实现路径[J].民族学刊,2015,6(06):35-41+105-106.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基本组成单位,城市多民族社区治理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由于近年来城市多民族社区的增多,治理难度的加大,社会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在此形势下,引入协同治理理论,转变城市多民族社区的治理方式,探索社区协同治理实现路径,不仅有益于社区应对当今治理的困境与挑战,更能有力推进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维护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序。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