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官方热线025-57711556 官方微信号nj_runtian
社会组织培育与孵化

2020-10-14

1609227213374936.jpg


社区社会组织是指以社区内的居民为主要成员,以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为目的,由居民自发成立并自行参与,以使集体共同受益为目的的社会组织。

相关文献

龙欢.从“孵化”到“培育”:社会组织支持模式的本土重构[J].求索,2020(06):177-185.      

社会组织孵化是当下中国社会治理与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社会组织孵化模式实践困境的探讨,以图重构有别于西式孵化的本土化培育模式。孵化与培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孵化模式是基于"孵蛋"的理念来提供成长服务,强调支持社会组织的成长腾飞;而培育模式则是基于"种树"的理念来提供成长服务,强调支持社会组织的落地生根。从中国情境看,培育模式是一种更贴合中国本土实践的社会组织支持模式。

DOI: 10.16059/j.cnki.cn43-1008/c.2020.06.021

 

周舟. 地区发展模式视角下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路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

目前,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远未达到预期发展要求,如何在社区中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以及解决以上问题的路径,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以深圳市坪山区S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经验为例,立足地区发展模式视角,主要通过个案研究方法,分析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过程,旨在总结地区发展模式视角下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经验,以探寻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路径。地区发展模式旨在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要,促成社区居民的自助,加强社区居民间的沟通合作、社区参与和社区归属感,促进整个社区的整合。笔者结合S社区的组织培育经验,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地区发展模式视角下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策略:首先是关注社区范围内的居民参与和成员互助,其次是关注社区内的资源动员和外部资源链接,最后是关注社区问题的解决和公共意识的提升。培育路径则是从居民共性需求中入手,吸纳居民群体,培养社区骨干,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服务中不断转变身份角色,针对不同能力进行培养,提升骨干服务社区的能力;在提供社区服务中锻炼,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社区整合,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可持续性发展。

DOI: 10.27151/d.cnki.ghnlu.2020.004945

 

刘军,赵娜.社会协同与目标定位:社会组织培育中多元主体间的互动研究[J].学会,2020(10):35-41.

政社合作培育,是当前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的主要模式之一,强调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与合作。该文通过个案研究,发现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的购买方、承接机构、入驻组织三方主体在目标定位上除了耦合之外,亦存在着冲突和偏离,在孵化培育过程中,由于目标模糊,多重身份,功利心驱使,不平等的合作关系和缺乏资源支撑,购买方、承接机构、入驻组织之间的互动并不顺畅。要使社会组织孵化培育达到预期效果,从社会协同的角度建立一种协同机制,对目标定位进行重构尤为重要。

 

俞欣妙.公共服务型社会组织培育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8(08):67-68.

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本文通过对宁波市社会组织发展现状的逻辑分析,提出全面稳妥推进实施公共服务型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多点布局打造符合公共服务需求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加大对公共服务型社会组织的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DOI: 10.16653/j.cnki.32-1034/f.2018.08.031

 

李艺. 三社联动背景下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深化,政府不断创新基层社区治理模式,推动三社联动有效机制在社区的构建,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行动力量,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三方协同发展,进行资源整合,推进社区工作建设。其中,社区社会组织在满足居民需求、提供社区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作用和重要性日益突出,成为三社联动工作执行中社区工作的重点。在此背景下,笔者通过全面了解Z社区和其社区社会组织现状及问题,在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过程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发现了Z社区的1+2+N社区服务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并通过分析社区社会组织培育过程中的资源困境,从政策制度资源、基层行政资源、专业人力资源三个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最终在社区内初步形成政府项目带动、多元主体合力推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社区治理网络体系,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化优势,为其他地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培浩,崔光胜.社区协同治理中的社会组织培育——基于“上城模式”的观察[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4(03):35-39.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空间单元和社会单元,同时也是城市管理体制中最基层、最基本的组织单位。现代化进程表明,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发挥它们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和社会整合的功能,是当前我国转型发展进程中不可逆转的新趋势,也是形成社会协同共治格局的新要求。上城区政府、社区、社会在协同治理中互利共强,社会组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走出了符合时代特征、彰显本土特点的"上城模式",为社会管理创新补给了养分,引发出社会协同治理更深层次的观察和解析。

 

岳金柱.“公益创投”: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创新模式[J].社团管理研究,2010(04):12-15.

公益创投是创新性整合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力量和资源,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优化方式。公益组织接受企业的"创业投资",借鉴企业管理理念经营运作,把企业的实践经验嫁接运用,把自身做大做强。企业借鉴"创投模式",捐助公益事业,"授人以渔"的同时,通过为公益组织提供志愿服务提升员工投身公益事业热情,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形象。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搭建相应平台,支持和引导公益创投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优先培育和发展公益类、服务类和慈善类基层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和运用企业、社会组织的优势作用,共同促进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开始在我国生根和发展的公益创投,改变着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格局,同时改变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模式。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