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官方热线025-57711556 官方微信号nj_runtian
妇女社工服务

2020-10-14

1615517020219133.png


政府政策对社会弱势群体中妇女群体越来越重视,购买社会工作机构的社会工作服务对妇女个体进行自我发展能力和工作技能提升,针对有困难的妇女个体进行技能培训等相关妇女服务项目缓解其当前的困难。通过该社会工作机构提供的平台和各项妇女服务项目,来增强妇女个体面临的生活和工作困境的能力,缓解妇女个体的压力,改善社会关系疏离,提高妇女个体的经济收入,重建社会支持网络。

相关文献

蒋雪. 增能理论视角下妇女能力提升实践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0.

本论文尝试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研究法对某省B社工机构针对妇女能力提升项目进行观察和分析。随着政府政策对社会弱势群体中妇女群体的关注和重视,购买社会工作机构的社会工作服务对妇女个体进行自我发展能力和工作技能提升,该机构主针对有困难的妇女个体进行技能培训等相关妇女服务项目缓解其当前的困难。通过该社会工作机构提供的平台和各项妇女服务项目,来增强妇女个体面临的生活和工作困境的能力,缓解妇女个体的压力,改善社会关系疏离,提高妇女个体的经济收入,重建社会支持网络。笔者运用增能理论对改项目进行实践探析,研究服务对象能力建设、心理调适和社会支持三个方面情况整合。在妇女个体的项目有成效的同时,不可避免会出现妇女个体有参与服务项目消极、社会工作机构服务理念和妇女个体愿望有不一致、社会工作机构对妇女服务项目有瓶颈期的现象,以及怎样发展本土化的妇女社会工作服务的问题。笔者对此提出一些建议,例如拓展与当下社会需求相关的技能培训服务、发展社会工作机构妇女服务本土化实践服务、建立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呼吁政府给予社会工作专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等。

DOI: 10.27224/d.cnki.gnmdu.2020.001465

 

俞凌珊. 农村外来媳妇社会融入困境的个案介入研究[D].苏州大学,2020.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在我国国内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和流动尤其是女性迁移人口大规模的增加令人关注。相较于城市中的农村妇女如何融入城市问题来说,还需要加强对从落后农村迁移到较发达农村的这部分妇女的社会融入问题的关注。同时除了政策方面的宏观指导,还需要从社会工作角度提供更多的帮助。本研究以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介入三个农村外来媳妇的社会融入问题为主要研究主题,通过个人、家庭、社会环境三个维度了解个案的问题表征,以精神分析法为理论指导去诊断个案问题、评估个案需求,并选择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作为介入的工作方法,最终以三个个案的介入效果对比,验证该模式是否行之有效。研究结果表明,三个个案在该模式的介入下,问题基本消除,且自身的心理状态转好,自身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所以,处于社会融入困境的外来媳妇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且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有效的。最后讨论了在整个介入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以及对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运用的反思。

DOI: 10.27351/d.cnki.gszhu.2020.002474

 

阿达来提·阿合拜. 社会工作介入妇女就业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20.

就业是民生之本,妇女就业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家庭和谐同时也对其个人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女性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偏远小镇等待就业的妇女人数是不断增加的,因此研究我国边疆欠发达地区妇女就业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和需要在家中承担不同角色等原因,在寻求就业机会的道路上常常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由于本文所要研究的地方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居住在当地的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高,她们受教育水平不高、思想保守缺乏主见,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导致妇女就业无途径。因此,关注女性群体,研究乡镇弱势女性就业问题是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针对问题及背后的原因,笔者在当地妇联的支持与帮助下设计了不同主题的六次小组活动,给乡镇妇女提供机会尝试与体验技能培训,发掘自身的可能性,从而激发自我效能感。

DOI: 10.27429/d.cnki.gxjdu.2020.001246

 

马丽. 城中村流动妇女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实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

    流动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一直是流动妇女社会工作的关注点,其对于流动妇女适应城市生活和融入城市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流动妇女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成功经验对于社工实务工作者和研究者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指导下,结合L村流动妇女的支持网络建构需求,驻村的G机构综合运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的手法从流动妇女的情感支持网络、实际支持网络和社交支持网络三个不同的方面来搭建流动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首先,社工分别从家庭和同伴群体网络两个方向进行介入,强化流动妇女的情感支持网络;其次,通过提供子女照顾服务、直接就业支持和就业信息平台的搭建来构建流动妇女的实际支持网络;最后,通过搭建社区线下公共活动空间和线上虚拟社区网络空间,来丰富流动妇女的社交支持网络。从成效上看,情感支持网络的强化缓解了流动妇女的多重压力,实际支持网络的丰富促进了流动妇女的就业,社交支持网络的扩展丰富了其日常生活。期望能为后来的研究者以及实务工作者在流动妇女社会支持网络构建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DOI: 10.27151/d.cnki.ghnlu.2020.002994

 

陈艳. 城市家庭妇女闲暇生活改善的实务研究[D].苏州大学,2020.

       家庭妇女是我国女性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庭妇女闲暇生活的研究,有助于改变家庭妇女的传统生活方式,有利于提升家庭妇女的生活品质;有助于减少家庭成员矛盾,促进社会人际和谐。因此,本文拟对城市家庭妇女闲暇生活改善作实务研究。本文采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以苏州市A社区家庭妇女群体作为调查对象,运用访谈与参与观察法的方式收集整理资料,描述家庭妇女的闲暇生活状况,挖掘她们的闲暇活动特点及存在问题;并以“悦享生活公益女性课堂”项目为例,从专业社会工作角度介入,以期提高家庭妇女对闲暇活动的认知解决她们在闲暇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发展模式介入家庭妇女闲暇生活,运用小组工作理论方法,开展兴趣爱好型、人际交往型以及自我发展型小组活动来解决家庭妇女在闲暇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丰富家庭妇女的闲暇生活,提高她们的闲暇生活质量。最后,本文总结小组工作的实务经验与不足,期望为今后社会工作介入闲暇生活提供借鉴和参考。

      DOI: 10.27351/d.cnki.gszhu.2020.002814

 

闫红红,张和清.优势视角下农村妇女组织与社区参与的实践探索——以广东省M村妇女社会工作项目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2019(02):44-54.
    本文借助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社区组织和社区参与的实务理论,以M村妇女社会工作项目为例,探讨社会工作动员与组织农村妇女参与的微观实践经验。M村的实践表明,社会工作基于优势视角整合妇联与专业社会工作的力量,以"妇女之家"为载体,借助"广场舞"和开展社区公共服务,能够有效地推动农村妇女组织起来并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从而提升农村妇女的社会政治地位。

  

张洪英.专业妇女社会工作知识体系浅论[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02):13-19.

专业妇女社会工作是在过往传统的妇女工作存在不足、当下妇女问题多元化和复杂化、妇女自身成长和发展有需求、专业妇女社会人才队伍建设和岗位设置的试点工作需要的大背景下推出的。专业妇女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专业妇女社会工作知识体系的发展。专业妇女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包括专业妇女社会工作的观念、价值观、实践原则、理论基础、模式以及内容、方法和技巧等。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