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4
专门为青少年群体提供的服务,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兴趣倾向、特长爱好、家庭背景以及智力背景等实际情况,予以个别或集体的辅导。例如学业辅导、职业辅导、行为纠正等。
相关文献
王建平. 社工介入困境青少年关爱救助的个案实务报告[D].长春工业大学,2021.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众对青少年群体的身心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可是现阶段还是存在许多困境青少年的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当前对于困境青少年存在的种种问题,社会应该积极予以解决办法,尤其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在解决困境青少年群体的现实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长春市贫困家庭监护困境青少年个体小雨为服务对象,通过前期调研走访了解案主家庭的基本情况,使用房树人绘画分析法分析案主当前的状况与需求,以此制定服务计划。将优势视角理论、增能理论等专业理论方法作为本个案服务的理论依据。在整个个案服务介入的过程中,社工通过链接周围资源为案主提供服务满足其相关需求、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其个人爱好、提升案主自身及其家庭的抗逆力,在后期服务结束后社工对案主进行了定期回访工作同时观察案主的成长情况。在文章结尾社工对本个案的进行过程与介入结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通过对案主的定期回访发现社工的介入有一定的成效,为案主提供了有效帮助。通过社工专业实务的介入,案主已经回归到正常生活,学习成绩和自身状态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本研究对困境青少年的个体成长有积极作用,在实务方面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DOI: 10.27805/d.cnki.gccgy.2021.000229
王宝阳. 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行为偏差问题的个案介入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21.
偏差行为是严重影响青少年正常成长发育的关键问题,也是多方力量需要重点关注的教育问题。很多青少年在不良诱导之下,偏差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愈发凸显出来。本文以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为研究对象,以认知行为理论、社会支持理论、优势视角理论等专业理论为理论指导,在实践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问题进行整理,运用社会工作的多种工作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解决其行为偏差问题。在个案服务过程中,首先运用个案工作中的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手段,有“直接治疗法”等方法,为了使得服务目标能够顺利达成,需要在服务过程中和案主本人还有与其有密切关系的人进行交流治疗,从而改变身边的人对案主的看法;其次,运用了人本治疗模式中的治疗方法,在服务过程中,关注案主的内心感受,将自己放在案主的立场和处境中来看待问题,协助案主进行自我表达,解决案主自身行为偏差问题。此对于本次个案的介入,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和人本治疗模式中的相关方法和技巧,成功帮助案主解决偏差行为问题,使案主回归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来。
DOI: 10.27805/d.cnki.gccgy.2021.000126
肖华鑫.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 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建议[J].中国共青团,2021(05):26.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强调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目前,福建省有青少年事务社工机构160多家,青少年事务社工7091人。福建省先后出台20余项政策措施文件,开展针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工作项目,个案服务2000多个,建档4000多人,服务10万多人次,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平安福建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陈越.青少年网络依赖的个案工作研究——基于理性情绪疗法理论[J].心理月刊,2021,16(04):209-211.
青少年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青少年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可能无法调适,所以作为社工要尤为关注青少年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信息化背景下,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不良影响,比如网络成瘾、网络依赖等非合理行为。本研究以有网络依赖行为的青少年李某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的个案工作介入服务研究对象,根据案主情况设计服务方案,在理性情绪疗法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分析造成案主行为后果的不合理信念,通过服务计划来改变其非理性信念。
DOI: 10.19738/j.cnki.psy.2021.04.101
秦智亮. 小组工作介入流动青少年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实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
本研究采用实地研究方式中的个案研究和参与观察两种子类型开展研究,并采用无结构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自填问卷法来收集资料。本研究通过分析小组工作介入流动青少年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的实务过程,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制定出小组工作介入流动青少年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计划。首先,本研究通过无结构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对H街道HZ学校初一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进行调研,了解流动青少年对人际交往的真实需求。其次,本研究以自我效能感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小组工作方法,针对初一级流动青少年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较低的现状,通过八节小组活动进行介入。最后本研究通过无结构访谈法、参与式观察、自填问卷法进行成效评估,以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得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呈现小组实务的效果,并对小组实务进行反思。本研究发现,小组工作介入流动青少年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成效:以历奇游戏为重要依托,在体验中成长,获得人际交往成功经验及获取替代性经验;小组内加强组员观察与模仿,明确提出了对校园生活的期待,充分提升流动青少年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
DOI: 10.27151/d.cnki.ghnlu.2020.005102
巨东红.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现状、问题及其推进路径探析——基于厦门市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97-104.
随着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政府逐渐将公共服务的具体传递功能剥离,转而通过购买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等方式,继续承担提供社会福利服务的首要责任。厦门市青少年服务开展早,起点高,团委、社区居委会和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是负责服务传递的主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整体性、系统性规划,以及整合、有效的运行机制的支撑;形成这一问题的背后存在着特定的原因,通过对问题及其成因的深入分析,有利于探索出符合厦门实际情况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路径,以便一方面通过专业服务满足厦门市青少年的需求,提升其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随着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政府逐渐将公共服务的具体传递功能剥离,转而通过购买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等方式,继续承担提供社会福利服务的首要责任。厦门市青少年服务开展早,起点高,团委、社区居委会和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是负责服务传递的主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整体性、系统性规划,以及整合、有效的运行机制的支撑;形成这一问题的背后存在着特定的原因,通过对问题及其成因的深入分析,有利于探索出符合厦门实际情况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路径,以便一方面通过专业服务满足厦门市青少年的需求,提升其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范明林.行动研究: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服务改善[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5(04):110-116.
本研究以一个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站点为基地,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理论工作者与社会工作实务人员共同合作参与,一起展开实务研究,通过找寻问题、制定改善方案、投入实践、评估回馈,以及继续发现问题的过程与循环环节,以此不断改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质量、创新社会工作服务手法以及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徐从德.香港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及对内地的启示[J].社会工作,2014(01):92-99+110+154.
香港的青少年社会工作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迄今为止已有近四十多年的实务服务历程。在回归前的港英当局、回归后特区政府和众多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以及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努力下,香港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逐渐发展成一个标准化、体系化的社会福利服务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香港社会中青少年群体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详细介绍香港的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总结香港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经验,并对内地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