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4
在大多数心理学的研究中,压抑是一个有意识的策略,即便它可能随着时间演变成一种自动化的行为,人们依然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压抑”这件事情。但在精神分析的语境中谈论压抑(repression)时,指的则是一种人最原始的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当来自于自身的某种念头、情绪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人们下意识的将这种会使得自己极度痛苦的经验或欲望潜抑到潜意识中去,让自己不再因之而焦虑、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性遗忘(并非是否认事实),有时表现为口误或笔误。但,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欲望和情感还是有可能会无意识的影响人类的行为。
对于那些习惯性压抑自我感受、想法和冲动的人,我们想要给你的第一点建议,是练习不加反应和评判的自我观察。简而言之,就是去努力地、有意识地觉察自己每一个时刻中的身心体验——就像你之前努力地压抑自己一样。你需要在每一个让你觉得不那么喜欢或舒服的情绪、念头或行为冲动产生时,去捕捉它们,觉察在那个瞬间你的所有感受,包括身体的感受,也包括你下意识地想要压抑它们的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尽量控制住自己以任何形式去评价你所产生的那种感受或想法,也不要去想“为什么”——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为什么我会这么想。在这时候,你需要关注的只有“是什么”——我感受到的是什么,我的想法和冲动是什么。如果你怕自己忘记,可以拿笔记下当时的情境和你觉察到的东西,但不要记录任何主观的评论。
如果你还没来得及觉察,就已经对它做出了反应,比如否认或是压抑了它,也不要因此苛责自己或是感到恐慌,你要做的是把你的那个反应继续当作觉察的素材。我们给你的第二点建议,是尝试着在社会关系中进行表达。这种尝试一定是循序渐进的。比如在一开始,你只要做到在让你觉得最舒服和安心的关系中,偶尔表达出自己的一些“难以启齿”的情感和念头,就已经很好了。
如果你觉得有困难,这种表达也不一定要是面对面的、实时的,甚至你可以在已经下意识地压抑了它们之后,再在某个合适的机会告诉Ta,你在哪一个时刻产生过怎样的情感/想法/冲动,以及你压抑了它们。我相信,在觉察自身和表达自身的过程中,你会慢慢找回你丢失的那种“本真感”。这种本真感是你想要靠近自己、喜欢自己所必需的,也是他人想要靠近你、喜欢你所必需的。你要知道,我们内心最隐秘的渴望,是真实的那个“我”被完全看见,而不是压制住那个最希望被看见的“我”。